白鹿洞导游词

时间:2023-02-21 05:11:23
白鹿洞导游词11篇

白鹿洞导游词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鹿洞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鹿洞导游词1

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 ……此处隐藏10000个字……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始,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中学堂管理。宣统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保护和维修。1959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成立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设置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白鹿洞书院建置;1990年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

现在,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白鹿洞导游词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