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误杀2》观后感(通用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误杀2》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误杀2》观后感1《误杀》系列电影第二部《误杀2》于12月17日在国内上映。2019年上映的《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凭借着优秀的本土化改编,取得了13.3亿元的票房成绩,它的成功让观众对这个系列的续作充满期待。《误杀2》则改编自美国2002年上映的电影《迫在眉梢》,保留了后者的大体故事框架,而在人物设定、细节等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
《误杀2》基本沿袭前作的创作团队,仍然由陈思诚监制、肖央主演,导演则从柯汶利变为了戴墨(两位导演都曾执导过网剧《唐人街探案》。柯汶利负责的是第一个单元,而戴墨则执导了第二个单元《玫瑰的名字》)。影片讲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父亲为了挽救病危的儿子,不得不与某些阴暗势力对抗,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而影片也再次将焦点放在一些社会话题上,再次彰显了深沉厚重的父爱,依旧充满戏剧张力。执导《误杀2》,对戴墨来说有很大的压力,这是一次改编,但同时他也为电影注入新的理解,“这是我执导的第一部长片电影,很荣幸有这么好的剧本,这么好的阵容和幕后团队,我会怕做不好,但也绝对不会走形。”两部《误杀》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但电影的核心都落在一个父亲如何“为救子女犯险”,对主创团队来说,这是一次 ……此处隐藏5988个字……康一些而已。只是对于有些地区,强权不容挑战。
记者李安琪,开始看她,貌似就是一个为了独家新闻不择手段的人,后来才发现,错了。她其实只是想报道一些真实的情况,哪怕被炒鱿鱼也在所不惜。为了报道,更是孤身犯险,去搜集证据,险些被杀害。
实际上很多记者在调查取证的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哪怕是拍摄食品问题,也要偷偷摸摸地,保护好自己,不能让对方发现,轻者被打,重者被杀。好记者,敢查真相,敢说真话,其实就这点就挺不容易的。
在影片中,警察似乎只有张正义,可以真正地伸张正义,一心为了人质的安全以及让罪犯犯罪的可能性最低。他徒弟也是他的长官,只在乎快速解决问题,不能让上级领导对他有丝毫不好的印象。
达马医生,也值得说一说。开始当有人想刺杀他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他难道也是个恶人?后来才明白为何不给患者看病,是因为已经晚了,来不及了。当面对林日朗的时候,有好的建议会说,比如去市政府推出的大病医疗报名,对于心脏被人转移走,甚至跟上司吵一架,只是为了患者家属着想。
说到医护工作者,这两年疫情,他们的确太不容易了,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丝毫不顾生命危险,出现在第一线,正是有了他们的保驾护航,疫情才能早日消散,患者才可以早日康复,百姓才可以早日解除隔离。
影片中有一点处理得不好:警察是怎么进入医院的?难道他的孩子是在别的医院?那院长和医生都在呢?或者是在分院?那市长儿子做心脏手术,却在这个大楼?不合理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大赢家》和《率性而为》,只不过一个是发生在医院,是被迫的真实案件;一个是发生在银行,是一场演习。
以上就是我对影片的一些看法,其实更希望看看《误杀1》或者《误杀瞒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