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汉字;能区别形近字,并填空组词;熟练地查字典,解释多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将物品进行归类,并依类属大小顺序排列填写。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会改正意思重复的病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按事物几个方面给短文分段;能照样子,把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先让学生轻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同桌或全班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订正
二、查字典,解释带点的字
1、让学生独立查字典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义项
3、在集体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
(1)读句子,初步了解该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条读该字的几种意思,反复推敲相近意思的区别
(3)将选择的字义带回句子中解释,加深体会该字的意思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要求读准每组字的读音
2、区别字形,练习字义,想想该怎样区别、记忆
3、组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区别字义
四、照样子,写句子
1、让学生轻声朗读例句,看看例句中上下两句有什么不同,下一句加了一个修饰词语有什么作用
2、让学生照样子独立填写
3、组织交流。
第二课时
一、找出句子中意思重复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1、让学生指出每个句子中重复的地方
2、要求删去重复的词语。
再告诉学生:删去哪个词语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决定,应尽量保留表达准确、语音连贯的词语。
二、照样子,按一定的顺序填写。
1、让学生弄懂例子,明确“雨伞、小雨伞、花色小雨伞都是雨伞,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具体。它们都属于生活用具。
2、接着让学生照样子,将十六个词语分成四类,明确类别与所属
3、在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填空。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1、让学生默读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题(1),理出“骆驼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3、最后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给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语言概括骆驼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个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第(2)题时,要使学生明确,包括例句在内的四个句子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 ……此处隐藏4639个字……欠连贯,甚至有些地方没说清楚。译文比较注重现代语言对古文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所以,加上一些译者认为应该增加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使译文更通顺、更连贯。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在学生自渎自悟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在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意思。再对照课文后面的译文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重点点拨的是: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意义与译文的区别,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意义内容。
五、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的问题:
(1) 讨论: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谈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3.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4.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事例多角度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的见解。
(设计意图:学史可以明智,而明知的关键就是从顾问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我结合本学期的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先让学生质疑,再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的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入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见解,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学习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遵循规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思维。)
六、拓展、课内外延伸
1.补充课文的结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课文结尾的理解。
原文结尾还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先让学生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再出示这句话的解释。
(设计意图: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明白文中的道理适合于做任何事情)
2.补充课外的两篇文言文故事:《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把这两篇文言文故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方法自由朗读这两篇文言文故事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教完课文后,从《列子》这本书中选取《愚公移山》和《杞人忧天》这两篇文言文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两篇文言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锻炼学生借助注释读通文言文的能力。)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和老师发给你们的这两篇文言文故事都选自哪里?(学生回答)对了,它们选自《列子》这本书。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列子》这本书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了解《列子》这本书,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又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训练了本学期的另外一个训练重点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26.关尹子教射
中矣 不知所以中 退而习之
三年 知所以中 守而勿失
(知道为什么) (遵循规律)
小学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本课插图)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生:图上的花美。远处的山美。山上的小亭子很美。山下的很多小房子很漂亮。……)
2、大家说的真好!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板书课题:山村)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范读一遍这首诗。
2、通过你的听,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字带大家读。
3、谁觉得自己读的好,想读给大家听?(指名2—3人读)
4、谁会背这首古诗?(自己背,同桌互相背。请一个同学背。)
5、在大家背诗的时候,淘气的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山村台九枝四五六七十(学生抢着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表:四五六七十)这五个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要想写好这几个字,先要学习两个笔画:“─、│”。谁知道这两个笔画怎样写?(生:“─”从左边向右边写。“│”从上往下写。)(学生练习写)
2、出示:“七”。同桌互相说说“五”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写第一个横要倾斜,再写第二笔竖弯钩。
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评议。
3、出示:“十”。同桌互相说说“十”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横后竖)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四、小结,学生谈感受。
教学后记: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文中识字。根据我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设计了以上环节,在学生读文的环节,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朗读都很到位,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教师要加强对生字的书写的指导。在下节课的时候要做到啊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五、四、六、七、十”。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学习书写“五、四、六、七、十”
1.回忆第一课书写的方法:
(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
3.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六、五、四”
(1)书写“四”字,
①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
③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
(2)书写“五”字
(3)书写“六”字
①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
三、巩固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