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爱迪生》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爱迪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爱迪生》1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注意读音。傻、孵、蛋等难字重点记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方法
三、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成语泡泡对对碰。请十位同学教大家读成语
设计理念:此前的一个单元是成语单元,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在课前五分钟,我设计了成语泡泡,让学生人手一个,将自己的成语教给班上其他的同学听,以此来激发兴趣。
一、引题。
1、出示爱迪生的幻灯,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出示词语:爱迪生
2、简单介绍爱迪生
3、出示小鸡的幻灯,问:看,是什么这么可爱?
奇怪,爱迪生和小鸡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回到爱迪生小时候,去看看他正在干嘛呢。
设计理念:在这个环节中,我用一个悬念,将课文引出,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开始文章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正音。
1、自由大声读课文。(小手指,点着字。看着书,认真读。)
2、全班齐读一次。
设计理念:这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生字之前,先将课文熟悉,以课文来引出要学习的字词,同时也学习朗读文章的技巧。
三、认识汉字,玩字卡游戏。
(一)集体学习
1、老师请同学领读词语。
2、小老师教读生字。
设计理念:离开课文之后,首先是词语的学习,本课的词语和生字都很少,在这个部分我没有亲自去教授,而是请已经会的同学上来带领同学们一起读。让会的教不会的,会的更自信,不会的更有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初步认识生字。这种“以会带不会”,自主学习的方式,尽量将学习的时间交给我们的学生,把地方腾出来,让学生的空间更加开阔。这让我想起了郭思乐教授经常说过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自由生长的秧苗当然有可能高产。集体的集中学习,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大面积带动还没有掌握的学生。
(二)小组学习
1、跟组长,学生字。小组内部组长带学
2、边读边摆,分门别类。将相同结构或部首的字摆在一起。
3、找结构收字卡。小鸡小鸡不乱跑,我来带你把家找。
4、字卡游戏:老鹰抓小鸡。老鹰抓小鸡,小鸡摆桌上。
5、我来救小鸡,小鸡快快跑。生字过关,找出还不熟悉字的学生,再次认读。
6、双轨火车+抽大奖。将不熟悉的字进行游戏,并说一说,该字的记字的方法。
四、设计理念:
对于生本课堂是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环境下有序地生长,我们老师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回归人的自然的教育。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呢?很简单,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趣的游戏就是学生学习的激素。但是那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我考虑到,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每一个游戏都应该是有效的。第一步是跟组长学字。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学生之间的学,是主动的。老师教的是被动的,当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和吸收,学习字的效果就会有所提高。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要让学生坚持有兴趣地学习,游戏就起着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步摆字卡,这里我设计了将相同结构或者相同部首的字摆在一起。因为在识字的学习中,了解字的间架结构是很必要的,也是在学习书写的时候也很重要。第三步是收字卡的环节,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给小鸡找家的口诀,让学生能够巩固刚才建立的结构意识,同时再一次巩固生字的识记。第四步是一个互相检测的游戏,在这个环节中被抓到的“小鸡”就是不认识的生字,这些生字摆在桌面上,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调控接下来的学习内容。第五步是“救小鸡”的环节,就是请会读的同学给不会读的同学做示范,让还没有掌握的同学再一次认读生字。第六个环节,是一个再次巩固难记字的过程。将上一轮游戏中出现较多人不能识记的字再次提出来,在游戏中识记。
五、拓展
1、说一说你了解的爱迪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的故事。
2、科学家的话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资。――爱因斯坦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推荐读物
设计理念:在预习的时候,我找了一些资料,让学生对爱迪生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拓展的部分,几个学生将自己的那份资料读给同学们听。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加大了识字的渠道、阅读的渠道。在推荐读物的部分,分成了老师推荐和学生推荐两部。推荐读物不仅仅是为了推荐而推荐的,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的课前五分钟的内容就因课文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成了讲科学家的故事。希望在这个单元中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家的了解。
语文教案:《爱迪生》2(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积累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后来成了著名的科学家。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出示课题。
1、师:美国有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你们知道他是谁?
2、交流(板书:爱迪生)
3、师:爱迪生是著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创造和真知灼见。他一生共有约一千多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爱迪生孵小鸡)
4、教学“孵”(字形指导,了解字义)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爱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爱迪生有没有孵出小鸡呢?你觉得爱迪生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字教学给“嘘、笃”正音。“搂”找姐妹字:楼、篓
3、交流。(爱动脑筋、爱 ……此处隐藏16569个字……车读词语。
孵蛋 着凉 暖和 邻居 傻劲 脑筋 蛋壳
2、重点指导字形:孵
左右结构,“卵”和“孚”要靠紧点,注意竖中线的笔画是“卵”的“横折钩”。
3、指名读课文。
语文教案:《爱迪生》14爱迪生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读懂重点词句,通过读课文,感受当时的情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介绍
同学们都知道,天黑了,屋里暗了,随手就会开灯,可是你们知道电灯是谁最先发明的吗?他的名字叫。(板书课题)谈一谈你所了解到的有关的情况。(学生谈)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从中要向学习什么?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投影出示预习课,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新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中每段主要讲了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l.指读词语。(出示幻灯片。要求认读词语)
2.指读课文。(分目然段)说一说讲了的什么事。(学生答)
四、质疑
关于文章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五、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谈。
(是美国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从小家里很穷。他非常爱科学。)
(2)从哪儿可以看出热爱科学?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学生应理解到:
①他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一句中的常常一词能表现在学科学上投入很大,说明他热爱科学。
②在低劣的条件下坚持做实验。从拣来瓶子和罐子中可以看出表现他热爱科学。
(老师按学生谈的随机引导。)
(4)指导朗读。
要突出从小热爱科学,读出此语气。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坚持在火车上做实验,主要写了哪一件事?结果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
(2)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依次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①发生意外情况,结果是:东西被扔,耳朵被打聋。②从卖完了报就
有趣可以看出他爱上了科学,迷上了实验,感到其乐无穷。
(4)朗读指导。
要读出做实验的乐趣,意外情况的紧急,结果的严重。①自由练读。②指名读。
3.学习第四段。
(1)先默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出示思考题)
①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内容?
②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是总说句,明确告诉我们研究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后面几句讲他决心没有动摇的具体表现。
(2)小结:总结弄懂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先读读这一自然段,再弄懂自然段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最后归纳总结出整个自然段的意思。
4.运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l)的哪些地方使你敬佩?自读本段,划出重点句子。谈理解。
①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学生应抓住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体会出不怕失败、对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
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睡一会儿。连续工作,体会出他不怕劳累、坚持不懈的品质特点。)
②你能概括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吗?
(对科学顽强实验、严肃认真、坚持不懈地研究。)
(3)朗读指导,要读出的品质特点。
①学生练读; ②教师范读指导;③指名读;④学生再练读。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齐读并思考:
(1)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概括一生)
(2)你还知道发明了什么?
六、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的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我们要学习什么精神?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创造发明知多少或寻找中国的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发明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语文教案:《爱迪生》15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表示声音的词)。
2、复习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学习他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重点难点:
掌握在对话中提示语不同位置的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爱迪生
2、你能说说你对爱迪生的了解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
学习生字:孵(左半部书空)
二、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
(1)生字。
歪(反义词) 楼(换部首) 邻(前鼻音) 傻(右半部书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3)交流思考题,学习课文第一节。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轻声读课文第二~十二节,思考
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爱迪生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的?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1)爱迪生更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指导朗读,再演一演。
过渡:爱迪生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来的?分角色朗读二~六节。
出示句子:爱迪生看见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
仿说练习,积累表示声音的词。
再读二~六节,体会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着孵小鸡呢!
想象说话:爱迪生蹲得腿也酸了,他想:,,,,
小爱迪生这么做,能孵出小鸡来吗?
(3)爱迪生嘟着嘴说:“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指导朗读。
你能告诉爱迪生其中的原因吗?(信息交流)
课后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希望大家像爱迪生那样,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勇于思考的好孩子。